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举办法律实践教学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座谈会

来源:法学院   时间:2025-01-17  浏览:

1月15日,同济大学法律实践教学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座谈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这是同济大学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繁荣法学教育事业、创新同济法学教育新模式而举办的一次大型座谈研讨活动。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新,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区政府、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市电信总公司、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师浩律(上海)事务所、北京天同(上海)律师事务所、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北京市邦盛(上海)律师事务所、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上海市七方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和国内外知名律所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会议。

吴广明向长期关心支持同济大学法学教育事业的各有关单位、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嘉宾送上新春祝福。他表示,法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需要获得实务部门的全面协同,以便为法学院师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了法治工作部门与法学院校的有机衔接和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实践导向”的法学教育机制改革的任务。近年来,同济大学法学院在实践教学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出进步,离不开法治工作部门的衔接和支持。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同济大学发挥在对德对欧交流方面的优势,建立中德法学双学位项目,开展与欧洲知名大学的法学交流机制,聚焦对德对欧区域国别、国际工程法、国际知识产权三个领域培养涉外法治人才。2022年,同济大学获批上海市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23年,同济大学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2024年,教育部又为基地配套建立了“对德对欧区域国别涉外法治虚拟教研室”。他就实践教学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发表了三点意见:一是强化共建,通过共建教材、案例、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二是突出特色,以对德对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重点,兼顾其他领域,发挥同济学科优势;三是创新模式,设置涉外法治实验班,打通本硕贯通培养通道,实现多梯队、多层次人才培养。希望各方共同参与,培养出德才兼备、通晓国际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对德对欧区域国别涉外法治虚拟教研室”揭牌。

法学院副院长黄丽勤从建设方向、建设方案、建设进展和改进计划四个方面介绍了同济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基地建设情况,展现了同济大学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细致规划。希望与各有关单位和各位实务导师,同舟共济,共同奋斗,不断进步。

张新法官代表协同单位发言,对创新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感谢同济大学在筹备过程中的努力。他表示,加强院校合作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法治人才培养论述的重要举措,对法院和法学院校而言是共同责任与机遇,创新基地的成立将为院校合作带来新空间和动能。同时,张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同心共向,把握时代需求,共同建设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坚持同题共答,加强双向赋能,推动理论实务融合发展;三是坚持同频共振,发挥特色优势,探索院校合作创新实践。加强司法部门与法学院校的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双方久久为功、通力合作,共同开创合作新篇章。

本科生院副院长张宇钟就“对德对欧区域国别涉外法治虚拟教研室”建设有关问题发言。一是强调高校与法院、检察院和律所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认为当前的座谈会是良好开端,应结合专家意见共同谋划;二是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提到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其应成为教育国际化平台,同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借助基地专家等力量构建涉外法治知识图谱、建设智慧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等;三是建立涉外法治人才标准,在研讨中形成共识以引领发展。希望与会嘉宾积极提出意见,使座谈会取得成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法学院法律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李丽华从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课程开展、学科竞赛成果和创业创新立项四方面介绍了法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情况。同时期待大家积极发言讨论,为实践教学提供启发,希望各位导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共同为法治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法学院院长蒋惠岭和党委书记段存广向实务导师颁发聘书,本次聘任导师100余人,包括法院、检察院、律所和企业等实务部门,同时涵盖各学科方向和实务门类。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孔燕萍,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琦,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同济大学校友会法学院分会执行会长李辽祺代表实务导师进行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与展望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蒋惠岭作会议总结。他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同济大学法律实践教学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各单位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热烈欢迎各位实务导师加入同济大学法学院。他表示,2025年恰逢同济大学法学院建院80周年,学院秉持“立主流、强基础、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和“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的法治英才。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聚焦于标准、人才、思维、价值、制度五个“关键词”,为做好法学教育工作开阔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希望各位实务导师和法治工作部门与同济大学法学院携手共进,同舟共济,为培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作出新的贡献。(程云鑫)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