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记刘昭如和她的建筑构造课程

来源:   时间:2004-01-25  浏览:

在前不久揭晓的上海市精品课程名单中,"建筑构造"位列其中。最近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86%的同学认为教材很好,92%认为课件使用方便、明白易懂。刘昭如说:"课程小组在努力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时,首要考虑的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同济大学建筑技术教学数十年来一直是全国同类课程的领头羊。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建筑学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设计理念,较少关注建筑技术的实际应用,加上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刘昭如常常为课本上平面构图学生弄不明白而苦恼。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让我们的学生创造性学习。"刘昭如说。围绕着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力,按照系统原理提供全新角度、开放式衔接的思路,1995年,课题组开始了新教材的编写。几年来,课题组陆续出版了《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等3部新教材,其中建筑基本构造教材就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针对建筑和城市规划两个不同的专业。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探索是重中之重,材料、节点以及设计,刘昭如他们力求做到形象直观、留有余地。这些新的方法在《建筑构造设计基础》配套的开放式多媒体课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观察、思考得来的体会、想法随时可以填入课件。如今,只要碰到合适的工程,既定的课程内容就可被调整,建筑专业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再不像以前那样按部就班了。
开放式、实践性学习环境快速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到工地去。"构造课第一次课刚结束,刘昭如宣布,"看墙体、看楼梯、看地板,看一切与构造有关的东西。"一位同学因为不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错过了一次装修过程的参观机会。要交作业了,他和几个同样不习惯的室友们捧着东拼西凑找来的照片,节点、装修、整体效果,围绕着这些问题,一讨论就刹不住车,常常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2点多。这位同学告诉记者,"教训太深刻了。后来,我开始到处寻找正在装修的地方,竟养成了习惯,视线所及,不由自主地就要去想这是什么材料,是怎么做上去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儿摸摸,那儿看看,在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眼里,我看上去多少有些神智恍惚。但对于我,很多书本上看到的、老师讲到的内容在生活中看到,内心是愉悦的。"同学们对刘昭如老师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渐渐上了瘾。一位同学模仿拉姆斯菲尔德的话这样写道:"开始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后来我知道我不知道,慢慢开始学会知道我不知道的,虽然许多还不知道,但至少开始知道我必须知道的和如何知道。"在最近的一次不记名调查问卷上,大家纷纷给课程打出90分以上的高分。
创新的欲望一发不可收。同学们很快发现了全新的学习方式。"今天请王骅同学讲课。"刘昭如老师说。一个星期前,王骅带着刘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遍了建筑系134室、图书馆的角角落落。讲台上,王骅一会儿慷慨激昂、一会儿凝神注视,不时还幽上一默,自始至终从容不迫,他的演讲已远远超出了课件和书本的内容。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羡慕不已。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写道:王骅的发言让我感到了一种紧迫,对我是莫大的鞭策。高磊同学发现134会议室楼梯走在上面总有震动,不舒服。什么原因?原来踏步下的支撑钢板是两块三角形,形成了共振效应。怎样才能保持优美的外观又减少震动?高磊来到图书馆、实验室,不断查资料、调换支撑构件,几天后提交新方案:改用矩形支撑。结论称:"震动减弱甚至消失。"刘昭如批曰:"课程又增加了新内容。刘老师向你学到了不少东西,谢谢!"同学们纷纷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自由和快乐。有的同学发现了一种快速找平地面的叫"自流平"的涂料,有的同学亲身体验了安全玻璃碎而不落的有惊无险,他们创造的欲望不知不觉被调动起来。为什么在教室内不同位置说话,混响时间长,回声明显?原来是由于天棚裸露的混凝土成为多个反射声腔,扩建的跳台也加重了对声学品质的不利影响。查阅资料后建议:室内凹曲面的90%应作吸声处理(或70%改成凸面)。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写到多媒体课件中,刘林、舒畅雪、方一帆、王骅……
"怎么不把我的作业贴上墙去呢?他们有的都上了两回了!"刘昭如的班上有个作业上墙供"批判"的传统,争着抢着要上墙也是同学们中不变的主题。"感觉我们就像一窝羽毛初长的小鸟,刘老师教了我们飞翔的基本知识,可我们还是赖着不愿意走,于是,刘老师狠狠一脚把我们踢了出去,我们惊慌中扑通了几下翅膀,嘿!飞翔怎一个'爽'字了得。"同学们学得兴奋、做得兴奋,写得更是一发不可收地兴奋,"真是不寻常的体验!"大家惊呼。
开放式、探究性学习环境,建筑构造课程渐渐形成了独特的师生关系。"告诉您一个小秘密,您在网上和同学们间还被称为'小昭'(天龙八部中一个很可爱的角色)。"刘老师年过半百,为我读这段话时,笑呵呵地。"我喜欢这样的气氛。这么可爱、聪明的学生,把他们的创造力给教没了,天地不容啊。"刘老师对记者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崇敬之情:"刘老师的课一周上五次也不够",有的同学甚至建议学弟学妹们"听刘老师课,看装修工做,查建材厂货","我很少敬佩谁,但您是例外。"同学们说。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2004-01-25)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