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天价学费值不值? 零距离接触EMBA

来源:   时间:2003-01-17  浏览:

盘点2002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有一件事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清华、北大、南大、复旦、中山等30所国内著名大学获得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EMBA学位授予权。这件事,曾因其高昂的学费(目前清华大学25万元,复旦大学23.8万元,中山大学22万元,北京大学19.8万元,南京大学18万元)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为揭开EMBA的神秘面纱,记者日前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的几所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到了EMBA的一些最新情况,并亲临教学现场与EMBA零距离接触。

EMBA教育,是在MBA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创办的,它是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立足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开办EMBA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次大胆改革,这是第一次把招生、培养、考核、授学位的权力全部交给学校自己去负责。一方面改革力度很大,但同时也注意到了稳妥。比如,全国30所大学,不按区域平均分配,主要还是看学校的教学、师资水平,像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只有南京大学一家允许开办EMBA。”

谈到中国为什么要创办EMBA,赵曙明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MBA教育有很大发展,但是招收的学员年纪越来越轻,有实际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反而很少。如果按照传统MBA联考模式,工作10多年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很难考取,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也是最适合学习MBA的人。

根据中国企业家协会的一项调查,中国目前很多企业家多是理工科出身,自己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受过专业的管理训练者很少。而EMBA则要求管理者从战略高度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金融学等知识,有很强的指导性,能迅速缩短其成熟的周期。赵曙明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硕士毕业生甚至院士都来报名参加EMBA学习的原因之一。

由于MBA的迅猛发展,导致师资缺乏,而真正达到教授EM鄄BA水平的教师更是缺少。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很多大学的EMBA授课教师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是从国外聘请来的。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校EMBA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李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将同EMBA创始者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共同发展中大EMBA项目,将做到高起点、严管理、重质量、创名牌。”

天价学费是否值

根据最新了解的情况,国内对EMBA学员收费有一个指导价格,约20万元上下,现在最高的是清华大学25万元,少的学校也有18万元。复旦大学本来是23万元,但最近上涨到23.8万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说,“此次调价是想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国内的商学院在EMBA项目的市场上寻求适合自己位置的过程。”

复旦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的国际EMBA项目在推出之初就被称为是全国最昂贵的EMBA之一,有人折算过,每天的上课费用达到3000元左右。据了解,在学费定价上合作双方已慎重考虑了国内管理教育市场购买力的因素,虽然这一定价只是相当于在美国教学过程中使用同样教材和教师费用(7.6万美元)的一半,但在国内仍属偏高。原本学校以为高定价可以设定一个相对高的门槛,缩小挑选余地,但是项目推出后反应之强烈出乎合作双方的意料。原计划只招收60名学生,谁料在74名学生坐满整个教室后,仍有不少符合条件的学生要求旁听。

因为起始阶段的EMBA教育目前大多采取与国外高校合作的方式,教师的授课费用、国际差旅费用等大大提高了EMBA的运作成本。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在香港办的EMBA项目学费是10万美元,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新加坡办的EMBA项目学费也是10万美元左右。

笔者在电话采访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时了解到,清华大学的EMBA尽管定价25万元学费,但首批学员录取率也不过只是报名人数的1/4,为150名。第二届EMBA已经结束考试,初步计划招收180人。而中山大学的100名计划,报名考试人数也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根据采访和网上查询,中山大学首届EMBA学员平均年龄37岁,主要是来自外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占到总人数的76%,女性占11%。

南京大学赵曙明院长介绍说,南大第一届EMBA班,本来有100名的招生计划,报名人数为137人,可是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先后进行笔试、面试,最后择优录取了55人,这些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9人有硕士学位,还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笔者查阅了55位学员的通讯录,他们的年龄大都在30岁—50岁之间,分别来自各个领域,有银行行长、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煤电集团总经理、航空公司的老总等等,他们之中不少人手中经营着数十亿资产。尽管他们都很忙,但他们对这次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在第一次上课前的见面会上,没有一个人迟到,有几位老总甚至一下飞机就赶到师生见面会现场。尤其是像海南来的学员,每年来上10次课,仅来回交通费就要支付二万多元。

谈到花如此高的代价上学,老总学员们均表示“物有所值”。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早在1987年就已获得硕士学位。他说,从技术岗位上转到管理高层后,逐渐感到以前的知识结构有缺陷,希望能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随着事业不断发展以及与国际规则逐步接轨,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前沿性管理理念和方法。参加EMBA,应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途径。

另一位南瑞集团的阙总,也同样拥有硕士学位,理工科出身的他说,之所以做出这样大的付出来学习,决不只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想切切实实地学点东西。他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仅仅呆在办公室里是学不到真正的管理的。这次选择来南大读EMBA,也是希望能通过与学友的交流沟通,开拓自己的视野。

南京交通银行的一位副行长,是位“硕士学员”,他在基层工作多年,去年通过竞争上岗当上高层领导后,深感要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挑战,必须具有充分的管理谋略。能进入南大EMBA班,他感到非常满足。特别是他们银行的一把手行长和另外一位副行长也同时考取了EMBA这件事,在全行引起很大震动,树立起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他们把自己银行的一些管理问题直接拿到课堂上,把本行的一些改革方案拿出来做案例,直接在老总级的同学中进行交流。

前面提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南京一家自动化大型科研单位,身兼院长和总经理。他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后,面临着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市场挑战。因此,到EMBA班学习系统的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成了他的最大渴望。但遗憾的是,尽管他已通过考试却因下半年的工作实在脱不开身,只能等到2003年春季再入学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魏明海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说,EMBA是一种精英教育,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学内容都“精英化”,因而授课成本也要高出普通高等教育。他透露,学校最大的成本投入在师资上,从国外聘请教授的讲课费都按国际价格支付,低的每人每天要2000多美元,多的则达到5000美元。为了适应教学需要,管理学院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教学大楼,此外,中大的EMBA项目选择了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合作办学,同时将在牛津大学开设“海外商界领袖训练营”。他说,考虑到该项目所能提供给学员的知识领域、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22万元是“物有所值”的。

上学的日子不轻松

目前国内的EMBA,要求学员在一年半时间内一般要修满相应的42个学分,每个月上4天课,学制2年,上学条件国际一流,但是读书的日子一点也不轻松。笔者在南京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老总”们全部住在酒店,一人一间房,费用全部由学校出。宿舍里配有电脑和基本学习用品,每天白天上课、研讨,有时安排到企业去,晚上讨论案例,必须写出相关案例分析,次日上课交流,学员们根本无法“偷懒”。学校同时规定,学员在封闭学习期间,不准相互请客,结伴出游,大家相互间不允许称呼职务,均以姓名相称。上课期间不准开手机,一旦发现,按违反纪律处理。

南大商学院首期课程授课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与智力资本管理》。4位教授均是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是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刘洪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忻榕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鲍勇剑教授。他们站在国际前沿的高度,从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的不同侧面,阐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意义,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科学性、艺术性,介绍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方法与实践,比较了不同文化之间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特点,尤其强调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创建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4位教授大都有多年从事EMBA教学的经验,根据学员的特点,他们在授课时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讲理论、观看录像、结合案例讨论、做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理论的不同侧面,对国际前沿管理问题和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使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创建。在首门课程授课期间,学员们每天上课加上讨论所需时间约为10小时左右。每天白天上专业课7小时,晚上进行案例讨论或上英语课。

亲历EMBA教育

由于时间原因,笔者没能亲历其他高校的EMBA授课。但南京大学的EMBA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确是非常有特色的。在笔者看来,它的关键特色不是就课本而课本,而是重在向学员讲授一种管理的理念和企业战略。

来自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忻榕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女教授,早上9点钟一进课堂,就给满场的老总学员们出了一道题,“现在每个企业都会认为人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是有多少家企业真正把人当作最宝贵的资源来利用的呢?请大家举手。”笔者看到,课堂上举手的人不到1/10,而且这些举手的老总中大多是私人企业老总,却没有一位是国企老总。

55名学员们分小组围坐在十几张圆桌上,这个问题一抛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有哪些?”忻教授开始把大家的观点一一写在前面的纸板上,“资源浪费”、“企业高层没能达成共识”、“团队精神不能充分利用”……每一个观点都引起了学员们深深的思考。

当一位学员提出,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会把团队变成“团伙”,并由此带来内耗怎么办时,忻教授指出,一定要辩证地看待企业中的团伙,团伙的合群性也是可以正确引导的,利用好了也能转化为团队精神。

一位学员认为,公司选择人才时,合适比合格更重要,不能一味地用高学历、经验丰富等外在“指标”,来指导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有的时候,合适的人才,更易于锻造企业的团队精神。对于他的“见解”,忻教授没有直接应答,而是举了一个例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1972年至1992年间的企业业绩年年排列第一,股票回报率高达21775%。为什么在多家航空公司的恶性竞争中单单它成功了?下面一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该公司在招聘中,一位在另一家航空公司有10年飞龄,曾被好莱坞聘为特技演员的飞行员落选了,原因是他藐视公司其他员工。可见,一个与先进企业文化合拍的人才,远远胜过只是“指标”优秀的人才。

初次上课,你会发现在老师提问时,老总学员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翻讲义,他们担任多年的企业领导,已经不太习惯老师一连串的提问。但毕竟老总们经验老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他们的自信神采很快得到适应和恢复,大家惟恐轮不到老师提问,都主动“应战”。忻教授的提问也常常把他们逼至“绝路”:“在刚刚总结的那些因素中,你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惟一的一点,不要多。”“讨论时前面一组答过的,后面一组请给我另外的答案。”有的老总暂时答不上来,但她一定会把你逼到最接近答案的边缘,而答案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忻教授特别强调,EMBA与MBA不同,来听课的都是企业的领导者,课程内容主要不是讲技术上、专业上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和思考那些战略性的问题,每次上课学员能带回去的不能只是讲义,而应该是对企业有实际启迪的一两点想法。这些想法必须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紧张的4天授课后,老师给学员们布置的作业题目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的教学,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次课前交到学校。”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许多开办EMBA的学校都普遍有一个共识,即中国高校的EMBA教育刚刚试点,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是必然的。但其意义并不在于所谓的“天价学费”上,而是意味着教育体制真正开始与国际“接轨”,直接接受市场的“评判”。同时,EMBA热起来,还有利于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高层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而EMBA在教育制度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推进,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对于它所谓的“天价学费”,他们普遍认为,按市场规律运作,不排除由于竞争激烈,价格下降的可能。去年12月21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院与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EMBA项目已经在中国打出11.6万元学费的低价格策略,这是否会对当前的EMBA产生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7日第5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