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高校大门向企业敞开

来源:   时间:2002-12-19  浏览:

目前,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知识经济的脚步越来越近。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和企业都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自身潜力和竞争能力这一共同的课题。而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少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企业和高等教育合作这个突破点。

为研讨新时期企业和高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形成有利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新机制,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和科技优势与资本优势相结合模式,全国电力系统百余名厂长、经理日前汇聚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青年企业家论坛”,与教育专家们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交流。

不少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在目前这样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国际背景下,对企业而言,物力资本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人力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已经不是由物力投资所单独决定的,而是越来越依赖于人力投资,即人力资源的开发。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综合优势,是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人力资本的主战场。时代的发展把高校从幕后推向台前,直接面对经济主战场,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高校应当主动进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企业也应当紧紧依靠高等学校这一人力资本发源地,共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专家们认为,特色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学校必须在长期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强化自身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才能形成真正的特色。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发展,必须一如既往地和企业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共同研究科技发展趋势和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学校要成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高质量继续教育的基地。

许多高校的负责人都表示,学校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会极大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一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促进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促进学校把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开发工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

与会的企业家和教育家都一致认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人力、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创造出新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乃至新理念和新思想,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纵观国际国内一些大公司发展历程,虽然自身拥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但要追踪本行业技术前沿,掌握核心技术,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就是产学研的合作。

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校长介绍,华北电力大学科研特色明显,已经成为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学校的科研条件也完全可以承接大型、高水平科研项目,完全具备与企业进行更好合作的基础。他表示,学校的大门永远向企业敞开,学校愿意通过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也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对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

光明日报 (12月19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