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飞翔:注意对外开放与对内利益的协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07-03-30  浏览:
  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举世瞩目,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贸总量呈现高速扩张的态势,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我国的海外投资也开始加速上升,这些都直接地拉动着GDP的增长,增进了国民的消费福利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不同的社会主体在开放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分享对外开放的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努力形成新型的开放利益协调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所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生产资源配置的重新组合,同时也是经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深化,不同利益主体在利益分享方面的差异也逐步地扩大。当前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外开放在带来利益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日益广泛地显现出来,这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都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第一,不同要素所有者因开放扩大而获得的利益不平衡。近年在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上涨相当慢,与外贸总量和利润的增长不成比例。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部分企业采取种种措施来强行压低实际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外贸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结构向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也对部分国内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需求不足。
  第二,不同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分享到的利益不平等。我国开放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相当明显,对外开放成为拉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比如外资的进入通常是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不太愿意到西部地区投资。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法则,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出口加工贸易等存在着运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应当看到的是,内陆省区既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生产因素,同时也正是由于存在着广大的内陆地区,沿海地区才更有市场吸引力。但是,由于开放中经济差距在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陆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外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等。
  第三,国内外不同主体在开放中赢利的机会不均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特征是政策优惠,比如政府为鼓励外资直接投资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给外商提供了许多超国民待遇,由此而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形成严重的利益不平等。政策差别明显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进而导致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形成挤出效应。近期在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徐工排斥出价较高的国内企业三一重工(40.20,-0.50,-1.23%),而选择出价较低的国外投资者,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考虑与外商合资能获得各种政策上的优惠。
  开放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变动影响重大。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开放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失衡会导致严重的内部不稳定,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必须要立足于促进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进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我国现在应当要转向建立利益均衡型的开放经济运行模式。要从根本上对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对外开放的重心放到增进国民福利水平上来。在我国未来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扩大出口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应当只是片面地考虑其对GDP增长可能产生的拉动效应,更要重视对实际国民福利水平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对国内经济利益关系会存在怎样的影响,国民福利的改善,社会公众利益的和谐,无疑应当是我们选择对外开放程度和开放方式的最高标准。                     
                        作者:陈飞翔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主任)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