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杨晓林:优秀剧本的性格是“这一个”

来源:文艺报   时间:2018-12-10  浏览:

说起一部电影百病丛生的渊薮,当以侵犯编剧著作权、篡改剧本的问题为先,刮骨疗毒刻不容缓。

一个编剧被行业认可,不知经历了多少“至暗时刻”,涅槃重生了多少次,才习得郢人斤斫,方“羽化飞升”忝列“仙班”。而完成一部得意之作,收集资料非一日之功、咀嚼消化也非一时三刻。剧本的创作如春蚕吐丝、蜜蜂酿蜜。下生活是编剧的必修课,诚如剧作家王兴东所言:“好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饱尝饮冰食蘖之苦,历累月经年的打磨和数十次的修改方有所成,是呕心沥血的结晶。

优秀剧本的性格都是唯一的,是“这一个”,打着编剧个人的烙印,是他学养的影射,是他对生命、社会、世态人心的独特感悟。一个完成度很高的剧本是个完整的生命体,她自有摄人心魄的身姿和倾倒众生的品貌,有自己的生命节律,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哪怕是商业类型片,孤标傲世的个性特征依然存在,不独因为迎合观众就香消玉殒。

对一个成熟编剧的心血之作,平和地提修改意见是上上之策,从善如流的编剧自会根据制片方和导演的真知灼见或逆耳忠言,裁云剪水完善剧本,诊治剧本者需有“医者仁心”。但是凭空夺走,关起门来“暗度陈仓”,自以为高地“整形易容”“移花接木”“点石成金”“脱胎换骨”,这些悖理违情的“狗尾续貂”“画蛇添足”“断鹤续凫”“煮鹤焚琴”勾当,很多情况下会把一个高分剧本改成不合格的残次品。

写剧本如生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完成度很高的剧本是编剧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每字每句都和编剧血脉相通,是有着编剧自己基因的,承载着编剧的幸福和痛苦,平生最怕被强势的人领养和抢夺,更何况“孩子”常常得不到善待。对编剧而言,剧本是饭碗,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扬名立万的功业,他每日所思所想所读无不是文学和剧本。术业有专攻,对剧本提意见,切不可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很多时候,作品好了,功劳是导演和演员的;败了,被认为是编剧不行。殊不知,有些作品的成品和原剧本的距离相差甚远,编剧成了被踞炉炭上的“背锅侠”。跨专业的全才各个行业都有,但首先要对自己的特长和知识背景有清醒的认识,不以篡改他人作品为终南捷径,不以毁损别人成果而自以为高。很多篡改者,不去深入生活,不去“用脚写剧本”,而是躲进小楼,从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剽窃段子,更有甚者,向壁虚构,编造了很多没有生活依据的情节来狗尾续貂,反以为高。这种肆意践踏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行业风气不正的表现。

号称“好莱坞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在“2012中国编剧营”最后一天的论坛上,曾谈到了“导夺编权”,即矛盾丛生的导演与编剧的纠纷和是非,譬如“王芦之争”(导演王全安与《白鹿原》编剧芦苇)。麦基认为,导演首先不能篡改剧本,第二不能偷窃编剧的创意,这样的事情在好莱坞不可能发生,“编剧是一个电影中最具创造力的部分,如果不能保障编剧的权益,就无法建立真正的电影文化。”针对电影《白鹿原》,他还指出,一个导演拍摄自己的太太,真是犯了天下最愚蠢的错误——她若提出不喜欢,那场戏基本就改定了。麦基强调指出,一部好的影片需要编剧、制片和导演三者精诚合作。

我以为,“精诚合作”的根本就是编剧、制片和导演坦荡如砥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擅胜场,唯有如此,电影行业方得风正气清,中国电影才可花开满路,才有未来。


原文链接:http://wyb.chinawriter.com.cn/Pad/content/201812/05/content47351.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