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方守恩委员:工程人才缺口大,产教融合平台不能再“小、散、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4-03-06  浏览: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

方守恩委员说,调研显示,我国已有2000余万名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为2.4%,比美国、欧盟分别低约2个和5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工程师占比看,我国仅为3.6%,远低于德国的23.2%、欧盟的14.2%的水平;从供给趋势上看,我国先导产业工程师供给严重不足,以上海为例,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关键领域的14个重点领域,有175类紧缺人才。

方守恩委员认为,造成工程师人才缺口的原因,一是社会对工程师认同感不强,工程师自身荣誉感不强。部分年轻人认为实体经济一线环境艰苦、工作不够体面,很多优秀工科学生毕业后优先选择金融、IT、咨询等行业就业。二是企业参与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动力不足。当前,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平台普遍存在“小、散、虚”的问题,企业加强与学校协同、深度参与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与实际生产接轨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基地较少,难以支撑规模化高质量人才实训。三是工程师教育同质化,甚至错位,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方守恩委员建议:

加强产业带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国家急需紧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强化完善工程技术职务体系,大力提高荣誉和薪酬,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入工程师队伍。

有组织建立优质的、共建共享的工程师实训平台,强化产教融合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应出台政策将企业参与高校工程师人才培养作为企业责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与学校共同设立大学课程、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开辟产教融合知识产权绿色通道,构建产教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机制。建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体系。

面向需求,建立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工程领域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大学以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各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同时,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的合作,建立工程教育和专业国际认证,在关键领域提前做好人才培养的全球布局与储备,做好与国际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衔接。(姜泓冰)

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360663/7194808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