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引擎再燃”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文化节开幕
来源:汽车学院
时间:2025-04-08 浏览: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促进汽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汽车学院持续完善“四轮驱动”高质量人才培养机制。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近日,“万象更新·引擎再燃”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文化节在Auto-Inno Lab开幕,以创新基地新空间落成为契机,打造学生车队一体化创新实践新平台,为启动“十五五”规划和迎接120周年校庆蓄力启航。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何冬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党委武装部、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兴业银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市嘉定区中国福利会新城幼儿园、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马贝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学院、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创新车队指导教师、年度优秀科创竞赛指导教师代表、创新基地及各车队学生出席活动。

当天,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Auto-Inno Lab全新落成并投入使用,通过“空间赋能、平台升级”,助力学生走进真环境、锻炼真本领、解决真问题,推动“创意-创新-创业”三链融合,引领汽车青年勇攀科技高峰。

曹静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汽车文化节举办20年来,不断擦亮“汽车嘉定”文化名片。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核心功能的承载体,同济大学组织开展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文化节,活动作为2025年上海汽车文化节的特色内容之一,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汽车青年的创新活力。希望同学们面向汽车强国的时代命题,立鸿鹄之志,勇攀科技高峰,在“卡脖子”关键领域中挑大梁、当主角;秉同舟之心,构建创新生态,充分挖掘和运用好汽车学科文化,贯通链接大中小创新人才培养资源;铸济世之魂,赋能产业变革,将个人发展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汽车学院负责人表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自1988年创立新中国首个中德联合办学的汽车专业以来,一直走在汽车领域发展创新前沿。创新基地成立22年来,通过创新车队、创新项目先后培育各类学科竞赛金奖、一等奖100余项,培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2000余人、4000余人次,累计投入经费逾千万,建成历史悠久、创新力强、影响力广的学生科创平台。面对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学院将推动科创文化代代相传,科创人才奋勇争先,科创动力源源不断,科创成果节节攀升,科创发展车轮滚滚向前。创新基地首任主席分享了参与学生创新实践的青春故事,介绍了作为学院首批学生创新实践者参与研发极限重力车的故事,并感谢学院对学生创新工作的全力支持。
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积极组织指导教师、学生骨干走进中小学,开展汽车文化、汽车科技主题讲座,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包”。恰逢F1赛事创立75周年暨上海汽车文化节之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特别推出“同驰嘉韵·文启新程”汽车文化课程包,内容涵盖汽车文化、赛车文化、赛车理论、智能车知识普及等多个领域。该课程包将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等学校展开长期合作,预计覆盖学生人数近千人。

活动上,汽车学院与共建单位共同成立“大中小一体化汽车科普基地”,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打造分学段、递进式的汽车文化学习框架,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种子。成员单位包括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上海市嘉定区中国福利会新城幼儿园、上海汽车博物馆。与会嘉宾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马贝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颁发捐赠证书,并为2025赛季创新车队指导教师颁发聘书,为2024年度优秀科创竞赛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据悉,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科创沙龙、同车招聘会、车队开放日、“同车行”青春之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师生搭建全方位的汽车文化交流平台。(史静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