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探索学科前沿——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会第七场开讲

来源: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时间:2024-11-04  浏览:

10月29日下午,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学科前沿——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会第七场举行,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并讲话。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祖勋院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罗凌飞、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院士、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谢欢等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

郑庆华指出,学校的生命学科、海洋学科和测绘学科都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并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战略方向选择。科学研究正在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在广袤的研究领域中,各学科要以有限力量做出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突破。各学科要注重培育“腰部强劲”的人才梯队,同时要深化交叉融合。面向未来,要坚持“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路径方向,以AI For Science转变科学研究范式,围绕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期待各学科加强有组织建设,持续发力,推动学科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报告会上,高绍荣、翦知湣、谢欢分别作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各自学科的前沿发展和创新方向。

高绍荣在题为《向新而行 质胜未来》的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沿革。自2002年正式成立以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学科发展为基础,以创新实践为驱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生物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学院前瞻布局,以塑造国家战略竞争优势为目标,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干细胞基础与转化、重大疾病发生机制、重大疾病精准治疗三个方向重点突破,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果。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教育部干细胞库,已汇聚了一支包括院士、杰青、长江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科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学院整合已有平台优势及人才优势,持续加强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陆续产生了一批令人瞩目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等顶级期刊,承担了包括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A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共计15项,科研经费总额已逾2亿元,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十四五”期间同济大学唯一新增学科,“生物学”学科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举行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学科获评为A类学科。

翦知湣在题为《AI赋能海洋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同济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方向、面临的重大任务、科技创新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自1975年海洋地质系成立以来,同济海洋学科一直以“深海海底”为主攻目标,数十年来依靠领先国内、接轨国际的深海钻探、深潜探索、深网观测等“三深”技术,基于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通过践行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路径,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面对新时代,学院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跟国际科技前沿,AI赋能海洋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通过深度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数智化赋能协同育人、多层次赋能课程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海洋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海洋学科的整体目标是成为具有产学研结合前景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深海科技研究中心及相应的人才基地,以及南海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中心。因此,将力争创建地球科学的“中国学派”,发展深钻、深潜、深网的“中国技术”,成为深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养科技结合的新型海洋科技人才,以迎接海洋科技新时代的到来。

谢欢在题为《测天空地海 绘数智时空》的报告中,阐述了测绘的内涵和历史,结合从同济发祥的中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主动拥抱光电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实现了学科与时代同频共振,取得了丰硕成果。她谈到,同济测绘学科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为我国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大量测绘领军人才,解决了国家重大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在北斗导航、深空探测、全球变化等重大任务和战略中贡献了同济智慧。目前,测绘学科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变,正在朝着智能化跨越式发展。积极打造交叉型师资队伍,及时更新培养方案,与海洋、交通、土木、环境等优势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产出了一批跨领域重大成果。新时代,面对时空信息精度、速度、广度的需求,测绘学科也面临着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科瞄准自主无人智能测绘、通导遥一体卫星数智化等前沿领域,在星球宜居遥感大模型、人工智能大地测量、全球变化跨圈层多要素耦合作用机制等新质方向开展研究,主动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学科前沿和上海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建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学院制定了构建校内外交叉平台、升级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训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全面提升测绘学科综合实力,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测绘学科高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测绘学科跨越式发展。

在院长与嘉宾对话环节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当前科研领域面临的两大转型:一是从科学研究向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转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引领下的学科交叉创新;二是研究范式从传统的假设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模式。针对这双重转型,专家们建议高校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体系;在科研组织方面,要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应对新形势下的重大挑战,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文/何诗、白宇清    图/吴晨宇)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