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4人入选第十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来源: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科研管理部,上海市科协   时间:2023-11-11  浏览:

11月10日,第十二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授证典礼举行,共有来自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创新三类领域的30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每类各10人)入选,同济大学占4席。

其中,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余倩倩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颖、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朱兴一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成果转化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峥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企业创新类)。

基础研究类

余倩倩,1987年7月生,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专注于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创新成果包括:揭示了钢结构疲劳损伤演化及疲劳性能提升机理,构建了可预知寿命的钢结构疲劳性能提升理论;揭示了加固体系关键力学指标随机性和时变性从材料到构件的跨尺度演化机制,建立了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外贴 CFRP 加固体系可靠性分析方法。

成果转化类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颖,1984年9月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入选国家计划领军人才。面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超灵敏原位检测新方法,解析了污染物电化学降解转化过程机制,设计制备了多级结构污染物电催化转化界面,阐明了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活性调控机理,构建了具有减污降碳协同功能的物质转化再利用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50 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2 项。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朱兴一,1983年6月生,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保障新一代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系统研究了具有损伤主动“诊断-修复-预警”的智能路面,包括构建了沥青路面损伤-愈合-断裂本构理论及其模拟方法,研发了路面结构损伤自诊断技术及自愈合材料,形成了路表功能损伤自诊断及行驶安全风险评价技术。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2021、2022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企业创新类

张峥,1982年2月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大型公共建筑复杂结构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结构工程领域新体系、新材料的创新应用,以及数字技术与智能建造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在超高层建筑、体育、会展、文化、交通、观演等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结构方面,研发成果成功运用于百余项工程。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上海市科协开展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选树活动,旨在激励宣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事业、促进上海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选树名额按照基础研究类、成果转化类和企业创新类进行分类,每类青年科技英才不超过10名,总计不超过30名。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