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举办第二届国际传播论坛,专家学者共话“读懂中国——中华文明标识的国际传播”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3-09-04  浏览:

92日,以“读懂中国——中华文明标识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在校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本次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出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小影主持开幕式。

郑庆华指出,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着挑战,如何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国际传播,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举办这次国际传播论坛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传播要以语言、文化为载体,实现技术、教育、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同济大学拥有学科的多样性及其生态的丰富性,既以工科见长,又在人文学科方面优势明显。因此,跨学科的大合作、大协同势在必行,人文学科的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次论坛第一个议题围绕“梳理中华文明的标识”展开,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小影主持。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从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历史经验、当代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面临的机遇挑战、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历史镜鉴与创新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教育培训委员会副主任王石泉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的必要性、重难点及途径与方式。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伟从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优秀传统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打造中国国际友好交流品牌的方式、方法。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侯全亮从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出发,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并为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诸多建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孙颙表示,中华创世神话是祖先对中华民族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原初表达,其精髓一直贯穿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始终,应当在国际传播中用好这一文明标识。清华大学长聘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从理论构建、标志符号设计、字库设计、视频动画、装置设计等诸多方面分享了他在汉字文化的创新活化和国际传播设计这一领域的宝贵经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回顾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经典案例,并提出要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故事。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安来顺结合实例阐释了博物馆是如何在帮助公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国际社会重视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通过介绍与展示《人民文学》外文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分享了关于文化自信及建立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的思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艾荣回顾了中国桥梁发展史,结合实例阐释了中国桥梁之美,并指出了提升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的重要性。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亮结合自身研究详细介绍了中国外销瓷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竹指出,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国际传播案例,绚丽多彩的现代中国丝绸文化将在新的舞台上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论坛的第二个议题围绕“展示中华文明的精髓”展开,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沈骑教授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社团管理处处长陈俊乾指出,既要加强对中华文明标识的研究提炼,又要对国际传播对象进行精细化研究,还应对文明标识国际传播规律进行总结性研究,这样才能创造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范式。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从中译外的必要性、中译外的难点以及翻译中国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共同培养对外翻译人才的洞见。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从自身多年的翻译研究与实践经历出发,从效果概念切入,指出外译研究不应仅停留在“怎么译”的源头环节,更应兼顾对接受方效果评估的考量。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周恩教授分享了关于中医药国际传播的现状与思考。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介绍了如何以书为媒,通过国际书展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本次论坛的第三个议题围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展开,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春荣教授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教授从新媒体传播功能及演变的角度切入,指出了国际传播将来在数据基础构建、促进人机一体的日常化等方面亟待提升的空间。北京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程曼丽教授指出,构建国家传播效果体系迫在眉睫。国家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应具备指导性、引导性、整体性、协同性、约束性的特点,建立分类分层的评价模式和模型很有必要。同方知网副总经理肖宏介绍了国际传播到达率的含义与统计方法,指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了对提升国际传播率的若干意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主任何明星结合12年海外馆藏研究的经验,分享了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传播力的路径与举措。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夏吉宣致闭幕辞。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多次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作出重要指示。各位专家的发言高屋建瓴、紧扣大局,论坛成果丰硕。今后应当在话语权建构、新媒体技术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把教学、研究、产业等领域联合起来,寻求中华文明标识的国际传播新突破。

                                                                                            (图/周游)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