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我校举办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3-06-14  浏览:

6月11日,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常务副校长吕培明等出席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余名专家齐聚同济,共同探讨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守正与创新。

吕培明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多语种协同发展、实现外语学科交叉融合、利用智能技术赋能,从而开辟外语学科的新领域、新赛道,值得所有外语人深思。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表示,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要思考“变”与“不变”、“我”与“他者”、“学术探索求真”与“服务国家战略”、“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守自我,要对外语学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同济外语学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务实发展思路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希望在实现学科发展新跃升的同时,认真倾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在主旨报告阶段,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表示,外语人要时刻意识到外国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学习外国语言文学的过程是育人心智、开阔视野、沟通中外的过程。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表示,要切合实际地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促使外语学科这一新方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从知识体系创新存在的问题、知识体系的世界意义、外国语言文学的中国智慧、互学互鉴融通中外的方式等方面探讨外语学科发展路径。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曹莉教授阐述了外语学科在西学东渐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外语学科的旧学与新论作出解读,认为要固本创新、守正创新,保持外语学科的时代自觉。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外语教师应掌握技术的基本技能和逻辑,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技术,并遵从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使人工智能的技术力量更富有人文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从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学科融合的具体实践入手,探讨如何开展语言大数据与语言科学研究,认为以何种接口实现技术和学科的结合是亟待探索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表示,外语学科要在国家整体外语能力的建设中体现自身的担当和作为,包括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等。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表示,新时代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应有高远的目标、宏观的思维、综合的思路和多元的路径,也应有因地制宜、维持特色的足够定力。

南京大学何宁教授从新时代、新文科的概念重新审视新外语,并构筑了学生、学术、学科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体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认为在新时代对外语学科发展提出全新要求的背景下,外语学科应坚持原则和传统,同时与时俱进地推进学科发展的创新。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从创新角度提出国际传播人才学习具备的五大素养和培养国际人才的四大路径,切实提高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实效。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分析了外语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应从学科交叉寻找学科发展的突破口。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以拉美地区交流为例,指出要重新建构语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多语种人才。北京大学吴杰伟教授结合菲律宾到墨西哥的海上贸易研究经历和翻译实践,阐述了文化价值与传播链重构问题、文化主权与安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阐述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及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关键要素,认为要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同济大学吴贇教授表示,面对国际传播对外翻译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应抓住机遇,开展多声部、立体化传播叙事,立足受众需求和反馈,提升国际传播实效。

论坛闭幕式上,我校特聘教授张德禄在致辞中表示,各位专家的主旨发言高屋建瓴,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启迪。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中的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中外文明互鉴、通识教育导向以及数字智能时代等诸多重要问题。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应该守正创新,应继续充分发挥新时代外语学科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贡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应对技术赋能为外语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挑战和机遇,共同开拓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