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规划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两院党委联组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活动,聚焦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时间:2023-06-07  浏览:

5月30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同济规划院”)党委在规划大楼“党员之家”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联组学习读书班活动,两单位党政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同济规划院副院长江浩波以《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乡村振兴实践》为题,讲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他以自己带队完成的顾村镇沈杨村规划为例,介绍了团队实施的“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乡村振兴的5大路径”。他提及,规划院第三支部正与沈杨村联组开展党建,乡村振兴必须是伴随式,永远在路上,我们义不容辞。

随后,两院班子成员交流学习心得。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刘颂就如何针对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进行规划提出了一些见解。近年来,同济黄岩的乡村振兴实践趟出了一条新路,很多学生深入农村参与规划后收获很大,乡村规划实践是一间育人的好课堂。但必须看到,乡村振兴在路上,适用人才的培养、乡村难题的破解,都需要两院携手攻关,联手擘画中国气派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同济规划院院长张尚武表示,上海对乡村振兴十分重视。目前上海的乡村人口约260万,但9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城乡融合的道路怎么走,上海正在探索。作为长期奋战在规划一线的我们,要沉下心来、扎下根去,细细破解各种难题。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认为,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需要设计思维,我们要努力构建符合中国乡村实际的土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特征的平台。乡村的诉求和城市不一样,乡村规划是一个持续性强的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同济规划院常务副院长王新哲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难点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得较好较完整的也是乡村。规划院要更多地关注乡村,让我们的规划师乐于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实践。

接着,两院主要领导总结学习活动。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童学锋表示,规划院是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孕育、成长、壮大起来的,学院是我们的“娘家”。现在,同济规划院的发展遇到了人才队伍成长优化、大兵团出战难题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等挑战,希望学院能够对我们多一些帮助,共同攻克难关。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表示,乡村是中国人的文化归途,乡村是中国解决城市病的治本之策,乡村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是中国未来凝结话语理论的一个好途径。他说,上海周边的乡村就蕴藏着解决交通压力、城市热岛等问题的好方子。人民城市理论,对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不能少了乡村,到乡村去营造、到乡村去培养人才,我们可以联手走深走实我们的产教融合之路。

最后,学校主题教育第三指导组组长覃文忠总结说,今天参加读书班学习,收获很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规划院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化,将之与国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交流十分深入,充分体现了以学促干的精气神,相信今后一定会很快见到新的成效。他希望,两院要继续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本年度工作的开展。

会上,还举行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版画捐赠仪式,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把学院学生的30幅版画赠送给同济规划院,作为明年同济规划院成立30周年的献礼。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