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来源:本科生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时间:2021-09-17  浏览: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62家单位入选,同济大学名列其中。

同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筹下,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全覆盖工作网络和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每年在语言文字工作和相关教学科研中投入专项经费,有序规范、持续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全校语言文字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分工明确、条块结合、协同推进、有序联动,各部门在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教育教学、宣传普及、科学发展等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同济大学获批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同济大学获批上海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出系列“同济出品”特色文化品牌,凸显语言素养、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文化内涵。设计创意学院开展字体设计研究,面向社会举办汉仪星课堂、文字设计策展、字体设计展等活动,讲好中国汉字故事。组织师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各项书写、演讲活动,历年来有多人次在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比赛中获奖。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汉字研习、书画诗词、经典诵读、民乐等传统文化活动,形成“闻学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品牌。打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开发“同济出品”系列文化育人产品,包括原创舞台剧《同舟共济》、原创话剧《铸诗成剑》、校园版《江姐》、原创民族实验歌剧《志丹,志丹》等红色艺术精品。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并向社区、社会溢出知识、溢出文化。依托“上海华文教育基地”,开展“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传播系列活动,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国际学生诗歌诵读比赛

国际学生学写中国书法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贯通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学生培养方案,列入专业必修课或大类基础课。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以85岁高龄开设《科学与文化》公选课,呼吁汉语走向世界,成为科学研究的工作语言之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汉语(文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一带一路’文化经典解读”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一带一路’框架下文化交流与合作”精品课程,面向工程类博士研究生开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汉语与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类高端复合型人才。学校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要求纳入教师职务评聘、日常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各项管理工作中,开展新进教师培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水平,每年组织师生(包括国际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语言文字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承担语言文字类学术职务,出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等专著、译著、教材教辅书共计35本,其中在国外出版专著5本,形成了国家语言文字传承推广的“同济经验”。

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推动语言文字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国家战略。2018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校企联盟。近年来,主办“一带一路”语言文字交流与传播高峰论坛15次,打造“汉语国际传播论坛”“汉语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系列讲座”等学术讲座品牌,吸引相关领域超过33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学校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在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共承办4所孔子学院、3所孔子学堂,年均汉语课学员超过1万人,各类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上万,充分发挥了学校国际化的传统优势,以语言促进合作,以交流推动文化融合共生。

汉字国际巡展

“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校企联盟成立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依托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整合土木、建筑、医学、交通、环境、经管、人文、外语、汉语国际教育等学科资源,面向“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建设“一带一路”汉语智能学习系统,实现语音校正、汉字纠偏、单句测评、语篇修改等自主学习功能,提高语言互通人才培养效率;同时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不同工种的汉语需求,组织编写具有国别针对性的“工种汉语”教材,并构建工种汉语在线学习平台;依托“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对老龄化及语言蚀失等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语言认知康复服务;聚焦国家语言安全、城市应急语言治理能力、智慧城市语言服务和全球语言治理等问题,建设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办公室设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契机,以“一带一路”语言文字传承推广为特色,围绕国家语言文字中心工作,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同济大学工程类学科优势和“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研究和推广综合优势,围绕“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人才需求,搭建中外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具有鲜明上海底蕴、同济特色、国际影响的国家语言文字传承推广的创新模式,助力形成上海语言文字推广链,将相关经验模式推广到长三角及全国,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传承推广、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民间外交等多种功能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