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三全育人进行时⑯ | 把育人元素融入教学、组织、竞赛、科研、场馆五大模块,体育教学部打造“三全五环”育人体系

来源:体育教学部   时间:2021-03-19  浏览:

在前不久召开的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体育教学部负责人以《以体之强健,济国之盛年》为题,介绍了体育教学部结合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以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关要求,做好顶层设计,融合教学、组织、竞赛、科研、场馆等五大模块,打造体育“三全五环”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探索实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经验。

作为同济大学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之一,体育教学部结积极联合学研工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各大职能部门,形成“五位一体”体育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教学环节中,围绕课程建设,形成四平路校区第一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格局。嘉定校区依托同舟河,着力打造水上项目特色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使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赛艇、龙舟、野外生存等已成为同济品牌体育课程,彰显同济百年精神品格,进一步提升了同济体育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体育教学部着力打造同济大学优秀创新基地。运动健康监测与咨询创新基地经过3年建设,现已成熟,连续两年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创新基地”荣誉称号。创新基地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领域创新科研的自信心,激发体育学领域同学们的创业热情,为在校师生投身体育产业、实现创新创业理想,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展示平台。

在组织(群体)环节中,体育教学部通过58个体育协会、社团,26个项目的阳光代表队,5个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活动、训练,达到勤练的效果。努力建设同济明星体育社团,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打造同济体育品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育魅力,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竞赛环节,体育教学部通过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院级、校级、市级、国家级、国际级五级体育活动和竞赛,从而增强同济学子的凝聚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体育锻炼、体育赛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开展“嘉园杯”“友谊杯”长跑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与学研工部等部门协同,组织开展“擎济工程”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育人专项计划,服务广大同济学子,发挥体育的引领、凝聚功能。

体育教学部还积极联合学研工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各大职能部门,形成“五位一体”体育协同育人新格局。与各职能部门联动,将体育思政工作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协同发展。发挥体育的团结、凝聚、引领功能,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坚持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相结合,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建设专业化体育场馆,发挥体育场馆的育人优势。体育教学部制作室内外标语、宣传品400余件,推广同济体育文化;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校内各体育场馆自2020年9月14日起面向校内师生开放,实现每天12小时以上的免费开放,连续开放时数累计达20000小时以上;加快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研发场馆预订系统,目前已上线5个室内外场馆,累计预订数据8000余条,为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激发青年活力。行政管理班学生、国足门将颜骏凌倾情助阵带货直播,以购代捐,以实际行动助力对口支援的云龙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济优秀体育健儿展现了青年的力量与担当。

体育教学部还积极挖掘校园体育文化资源,打造“育·见”系列明星社团推介,推介学生体育社团,推广群众性体育运动;组织学生拍摄校内体育场馆、高水平运动队等内容,制作“育·象派”壁纸;组建团队采访同济体育冠军教师,推出“冠军说”栏目;收集同济学子的体育故事,打造“我和我的同济体育”系列,以文化人,传递青春正能量。

体育教学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各项任务,深化发展“三全五环”体育育人体系,紧跟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为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好体育育人、体育服务工作。在学校打造智慧校园、温暖校园、平安校园、美丽校园的同时,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校园,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同济体育智慧。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