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卢耀如教授建言地铁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   时间:2003-12-30  浏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卢耀如教授近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提出,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应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
    据介绍,我国现在正建及拟建地下铁道的有10多个城市,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目前考虑工程基础处理较多,而忽视了与地质环境方面处理工程相结合,长期运行结果将会产生不良互馈蠕变。例如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下建筑造成沉降的重叠互馈影响,可能带来更多不利工程效应和地质灾害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卢耀如院士说,我国许多大城市人口在数百万至千万以上,开拓地下轨道交通,已成为各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重要措施,北京、广州、天津、上海等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好规划,不能急功近利,要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同时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
     地下铁路类建设,涉及土、岩、沙、水等方面,都是地质——生态环境的有机组分,因而在地下空间开拓中,一方面应当综合掌握地质——生态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地质——生态环境对地下空间开拓的制约作用。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拓中已存在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沉陷、沙层的形态与稳定性、粗卵砾石与漂石开拓方法及其稳定性、基岩基础的稳定与形变、地下水的涌水与突水、地震对地下空间的影响、地壳的升降与差异性运动的影响以及海平面升降的影响等问题。地下空间的开拓首先是为了大城市的发展,如果开发不当,将会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地下交通建设的线路大都凿在坚硬的基岩中,在运行中相对地质环境问题不多,而我国东部的许多大城市地下空间主要开拓在中厚层的沙层、软土层中,所产生的地质环境效应虽然缓慢,但缓慢的形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灾害。
    卢耀如院士认为,现在,我们应从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治上认真考虑,进一步探索地下空间如何开拓才能确保大城市的长期安全与持续发展。他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密切地质、设计与施工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合作,加强地质状况预警及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他认为,地下空间建设涉及面广,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单靠个别科研机构和少数研究人员已难以面对一些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建议组建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整合相关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促进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并取得有关研究机构协作,提高综合研究能力,以应对城市生态环境等问题。
                                            (稿件来源 文汇报) (2003-12-3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