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我校 “海归”人员创造辉煌

来源:   时间:2003-12-23  浏览:
(2003-12-23)

    12月19日,分别被命名为“神芯一号”和“神芯二号”的两款芯片:3G多媒体手机SoC核心芯片以及设计平台和高速高位数模转换器DAC IP核,由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林争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制完成,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技术鉴定。在“神芯一号”的研制过程中,研究团队在多媒体和集成电路设计相关领域已积累17项美国发明专利,13项中国发明专利。经查新机构的国际联机检索确认:“神芯一号”、“神芯二号”项目中分别有6项核心技术和4项核心技术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首次实现的。林争辉及其团队是同济大学整体引进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团队,在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一年就取得优异成绩。
    同济大学遵循事业留人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海外留学归国学者制定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创设促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成功环境,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现代大学的进程中,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正在同济大学为其搭建的大舞台上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在各自学术领域开创新辉煌。
    ——引进海外留学归国学者发展新兴学科。近三年,同济大学共引进61位留学回国人员,学校1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都是海外留学归国或有留学经历人员。有10位留学归国人员担任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等职务。留学回国人员对国际学术前沿把握较准,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比较密切。依托留学归国学者,学校发展了许多新兴学科,创办了汽车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软件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亚太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
    2000年,刚从德国回来的万钢教授就向科技部提出“把发展轿车洁净新能源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跳跃发展的起跑线”的战略性建议,并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我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两年后汽车学院成立。专项启动以来,在他周围组建起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团队,汽车学院包括工程中心在内,共有近70人,其中有4位博导,5位从德国、美国、日本回来的博士后教授。对于项目组的研究进展,德国奔驰公司研发部副总裁科勒教授深有感触,“按照这样的速度,你们很快就可以赶上我们。”2003年8月8日,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超越一号”燃料电池轿车整车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2003-2004年第一节点验收,标志着我国第一辆燃料电池轿车试制成功。2003年万钢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蔡建国教授于2001年3月从日本回国,在同济大学创立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蔡建国教授结合在日本执教12年的工作经历,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将所学的历史学专业拓展到日本及亚太研究,为同济的文科开设了新的学科领域。亚太研究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间,紧紧抓住课题研究、对外学术交往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承担国际和省部级课题4个,组织各类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4个,大型论坛2个,接待国外来访团、组(学者)共57批、287人次,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6次,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本。他主编的学术研究动态共74期,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建言献策,得到中央和上海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学者的广泛好评。他的研究成果被列入上海市优秀留学人员成果集。
    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家阳教授是从德国回来的学者。2003年8月,林家阳承接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北京2008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与媒体传播研究课题,这是同济大学文科领域的一个新突破。林家阳邀请了德国、日本的多位国际设计大师担任评委和讲座教授,与上海世博办合作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设计大赛”,与北京奥组委成功举办“北京2008招贴设计大赛”,同年又举办“西门子创意设计大赛”。他广泛传播设计教育新观念,提升了同济大学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影响力。郑洪波教授于2000年4月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加入汪品先院士的研究梯队。200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目前担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76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该项目旨在利用大洋钻探计划实施的契机,抓住我国新生代地质历史的特色,进行亚洲与西太平洋地质记录的对比。基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绩,在原有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研究基础上,2003年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基金支持。
    ——柔性引进海外学者来校讲学、创业。针对留学人员的实际情况,同济大学推出柔性人事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灵活多样的聘用形式,包括“候鸟式”:每年有一段固定时间来校工作;“插花式”:只要有空就到学校进行短期讲学或开设讲座;“项目式”:以承担研究项目的形式为学校工作;“导师式”:受聘为学校的博士生导师,具体指导学生。该项政策既使留学人员与国外学术前沿保持紧密接触,不脱离原有的学术土壤,又圆了他们回报国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心愿。同济大学整体引进留学人员创业团队,其中之一是林正浩及其团队。林正浩教授在INTEL公司长期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尤其是CPU的设计工作。2002年他来校任教,并组织筹建了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担任主任。他所带领的学术团队是我国唯一有能力进行全定制CPU设计的设计团队,已完成国家863项目“32位嵌入式CPU”的设计工作,将投入批量生产。陈榕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一起在清华大学求学,又一起到美国硅谷创业,最近又一起被引进同济大学。他们正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该项目已被列入上海市重大攻关计划。
    ——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一切便利。同济大学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一切便利。学校安排教师、科研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访问、进修等活动,优先考虑留学回国人员;积极支持留学回国人员联系和筹备的国际学术会议和专家访问,如2002年7月在同济大学召开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从德国回来不久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担任筹委会主任。学校尽其所能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工作便利,包括建立工作室和实验室,配置助手,列专项科研启动费,帮助购买仪器设备和资料等。近三年中,学校为10多位留学回国人员建立专门的工作室和实验室,拨出科研启动资金近1000万元。著名旅德摄影艺术家王小慧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后,学校为其建设了500平方米的摄影工场,2003年11月在学校举办王小慧艺术工作场开幕暨“Looking and Thinking(看与想)——德国十位摄影家作品展。
    受聘同济大学的留学回国人员一般都能获得住房津贴,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有关津贴可用于支付学校公寓租金,或直接自购商品房。对留学回国人员的配偶,学校根据其特长和能力,在校内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留学回国人员需要就读的子女,学校落实在同济的或其住地附近教学质量较高的中小学就读,仅2003年就为20多位留学归国人员解决了子女读书的后顾之忧。
                                            (稿件来源 校长办公室)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