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中心化发展重振同济医科--访医学院院长胡大一教授

来源:   时间:2003-12-09  浏览:
作为我校公开向社会招聘第一个到岗的院级领导,医学院院长胡大一教授无疑是学校的"新闻人物",倍受全校师生关注。到任之后不久,在一次校长办公会上,胡大一提出了关于同济医科发展的初步设想,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颇多令人振奋之处。最近,本报记者对胡大一教授进行一次专访。
记者:作为新任院长,在您的设想中,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应该有怎样目标和定位?
胡大一:同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学校的众多学科强手如林,如何在新世纪初较快发展好生命科学,切实抓好医学院的发展,是我们肩负的一份重大责任,也是严峻的挑战。
同济大学医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应该很明确,就是必须与同济大学的整体水平和品牌相匹配,进入国内和上海市医学院校的第一方阵,成为国际国内一流的医学院。
记者:要成为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医学院,困难一定不少。您如何看待困难和机遇,劣势与优势?
胡大一:我们应客观分析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同时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与有利条件,抓住机遇,稳步快速发展自己。目前的医学院"家底"较薄,和国内包括上海处于领先水平的医学院校存在较大差距。重点学科少,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少,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和基金少,论文少,高水平论文(中华系列杂志、SCI等)更少。但我们有全国尤其是上海大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同济大学的品牌和众多可获取合作、支持、交叉和联合的优势学科,有招入新生水平高的优势,并且在较"薄"的家底上,有利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学科重构。把目前水平的医学院发展到国际国内先进行列是一个"长线"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抓紧2007年百年校庆前3年左右时间,扎扎实实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落实到具体做法上,您初步设想的总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胡大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碰撞体制,打破常规,避免低水平重复,跳跃式发展,抓紧和抓好人才工程和学科建设,点状突破,带动全局。记者:您着重提到了"抓紧和抓好人才工程和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您有哪些具体设想?
胡大一:我们要充分重视医学科学中三个重要分支--临床医学(clinicalscience)基础医学(basicscience)和人群医学(populationscience)相互间的结合,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构建和对现有不合理学科的重构。以相关学科结合的"中心化"结构带动学科群的发展。根据各院系的特色与需求,"中心"可落实在不同院系,但所有中心都为校级中心,设在同济大学下,覆盖大学所属各院校共同使用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由医学院具体负责管理。
1.组建并逐步完善开放式、无围墙的基础医学实验室研究平台,为相关院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仪器设备和试验条件的支持。
2.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中心:由现有的基础医学院的预防医学教研室人员为基础组建。该中心的研究工作范围包括:(1)重大疾病的经典流行病学调查(2)与临床各医院联合设计和实施对重大疾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干预试验,对研究的质量监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卫生药品经济学评估),即积极开展临床流行病学的工作,为规范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政府与医保部门的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根据(3)建立大庆流行病学纵向长期人群监测基地,了解疾病谱,疾病预后,病因学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中国的Fragminham系统,推动预防医学和社区医学的发展。该中心建在医学院。
3.微创医学中心:以软硬腔镜技术的整合构建,并与传统的内外科体系和以脏器划分的中心(如心脏中心、神经科学中心、血液病中心等)形成立体交叉的学科结构。该中心建在附属的北京垂杨柳医院。
4.身心医学中心:主要针对非精神科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与康复,落实在同济医院和北京垂杨柳医院。
5.心血管医学中心:各附属医院的心内科、心外科、心儿科和血管外科联合与相关基础医学部的学科。
6.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内外与介入及相关的基础医学部的学科。
7.糖尿病与相关疾病中心:由内分泌、糖尿病、心血管医学中心联合,重点放在糖代谢异常对大血管的影响。
8.血液病学中心
以上几个中心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并根据学科发展的情况逐步组建其他中心,如消化中心、肾病中心等。
推行"论文策略",在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出站、高级职称评审、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中明确论文水平与数量。坚持"中华系列和SCI标准",增强在学术界的影响,为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基金与获奖奠定基础。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先办医学信息服务和医药市场营销两个专业。
医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人才工程,二是对外交流
记者:在人才工程方面,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胡大一: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要更新理念,革除人才体制上的积弊,大胆探索人才工程的新机制,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管理办法,追求人才的所用,而不是人才的形式所有,提倡上海和其他地区各教授、各专家或技术能手来我院兼职兼课;重点学科和学科中心群可团队引进。
根据学科和院系的发展,注意引进重要研发新技术的技术骨干,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制定人才引进的"入口"标准,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评估系统,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评估和再评估,注意人才引进的实效。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为引进人才做好服务,理顺关系,给予必要的启动条件配套,为之创建宽松的发展环境。

记者:在搞好人才工程之外,您认为还必须加强哪些方面?
胡大一:同济大学医学院要成为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医学院,必须加强国际、国内联络和交流。
国内:打"同济"牌。加强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合作,发挥京沪互动的优势,重视向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学习。
国际:发挥同济与德国的历史渊源,打好"德国牌",加强与德国政府、学术团体和医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抓好中德医院的筹划与建设。发挥引进的学成回国的"海外兵团"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其相关的国际学术背景为我所用。
举办高质量、高水平、大规模的国际学术大会,在继续办好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研讨会的同时,2004年启动国际长城微创医学学术大会,策划国际长城身心医学学术大会。热情支持各院系的双边与多边国际学术活动。
胡大一简介:胡大一教授是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擅长心电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防治等。积极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外科发展,获多项国家级、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他率先在我国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全国150多家医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专业领域里的突出成就,使他享誉海内外。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