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深海研究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大洋钻探第四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我校汪品先院士在会上介绍了184航次及其随后的实验室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建立起西太平洋近3000万年来最佳深海地层剖面;提供了东亚季风演变的深海记录,取得南海张裂形成的沉积记录,发现南海第四纪最高沉积速率的堆积体;取得了南海演变历史的沉积证据和高分辨率古环境记录,揭示了气候周期演变中热带碳循环的作用;南沙钻孔5Ma的碳同位素记录揭示的40万年偏心率长周期,证明是世界大洋碳储库变化的反应,属于热带过程对轨道周期的响应,而这些碳储库的变化很可能调控着冰期旋回的规模和进程。
1999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任首席科学家在南海实施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84航次,在中国科学家建议、计划和主持下在南海2000-3000米深水区的6个站位取芯超过5000米,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中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据了解,在未来10年内,中国深海研究将优先发展3大领域:深部生物圈和海底下的海洋、古环境研究、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岩石圈演化和震源带。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20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