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陈秉钊教授谈杨浦大学城规划设计

来源:   时间:2003-08-21  浏览:
作为上海杨浦大学城整体规划设计的主持人,同济大学教授陈秉钊一开始就在思考:一个成功的大学城规划设计构想,首先要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同时大学城应不断为各产业园区输送新产品、新技术,应是新技术的发祥地。建设大学城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并激发他们走上创业之路。
在陈秉钊看来,大学城不是简单地把几所大学集中在一起,也不是简单地给学校增拨土地,然后再用围墙围起来。美国的硅谷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利诞生,靠的是“硅谷文化”:上班是对手,下班是朋友。许多创新灵感,许多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如咖啡吧、游泳池边,在不经意的交流、聚会中得以启发。
陈秉钊认为,大学城是由大学校区、高新产业园区以及生活园区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其特征是高智力人群集聚。在进行总体考虑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合理的布局营造一种氛围,打破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围墙”,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使三个区能够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让不同学科间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不断产生“碰撞”,进而产生新的思想。比如医学心血管问题与流体力学,看起来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学科,其实当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涉及到流体力学问题,两者交叉也就产生了新的研究领域。
陈秉钊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90%以上建筑规划学院的研究生不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里,而是自己在居民区中租房,彼此很少交往,因为缺少聚会、交流的场所。基于此,陈秉钊在大学城中设想以社会化的学生公寓为核心,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得到混居,公寓里的咖啡座、文娱设施、小卖部等就是很好的聚会场所,可以在这些非正式场合轻松、无拘束地进行交流或者寻求合作,进而营造有利于突破难点、产生奇思妙想的良好氛围。
在杨浦大学城的规划设计中,陈秉钊从创业者的特点出发,专门设计了一条创业大道。“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必然充满艰苦和坎坷。创业大道就是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歇息地,创业者们可在草坪上、树林中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得精神上的补给,就如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征途中在营地中进行休整、补充给养一样,以利于向更高目标迈进。
在杨浦大学城具体的规划方案制作过程中,陈秉钊的周围团结了24位师生,其中17位是在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大胆设想。学生们的设计构思,凡是有独特创意的、可行的,就会在规划设计中采纳。他经常说:“年轻人思维活跃,因此作为导师,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及时捕捉一些不成熟但有创意的想法。”
实际上,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陈秉钊一贯的作风。这一点在他完成武汉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设计中,同样得到了很好体现。当时陈秉钊组织了50多名研究生和8位老师组成设计群体,将规划、建筑、园林、环境、艺术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成7个小组进行方案设计,结果以规划构思新颖而中选。同样在中山舰纪念碑的设计中,最后25根代表中山舰上25位烈士的圆柱子扎成一把,组成一个方阵垂直伸向空中。整个碑身是白色的,静静地诉说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与其它突出战争主题,展示的是战火硝烟、战争的残酷的作品形成强烈对比,来了个逆向思维而最终中标。
“建筑与规划设计的成功,首先不在于细部的精雕细刻,不在于技术层面的规范,而在于与众不同的创意。”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陈秉钊长期来形成的专业教育思想,也是他在杨浦大学城规划设计中努力营造的氛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