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第二届卢耀如院士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卢耀如院士四部新著联合首发

来源:党委宣传部、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3-05-31  浏览:

5月30日,第二届卢耀如院士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卢耀如院士四部新著联合发布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同济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主办,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通过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徐学义、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长杨联萍、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出席并致辞。

1CED4

王浩院士表示,卢耀如院士研究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特别是在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直以来都关注着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次呼吁减少人为破坏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更好地面对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

1678C

唐海英表示,卢耀如院士一直活跃在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研究和学术活动的一线,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卢耀如自传——风雨人生地质人》是中国工程院出版的第115本院士传记,这些传记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珍贵史料,对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1310

徐学义表示,卢耀如院士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提出了地质生态环境新认识,推动了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卢耀如院士非常注重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12613

杨联萍表示,卢耀如院士在地质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对上海城镇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拓要遵循的八大原则。卢院士的学术思想将激励地质人传承和发扬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光荣的精神,为地质事业不懈奋斗。

11C38

雷星晖表示,卢耀如院士非常重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工程当中的实践和实际问题,为国家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推动下,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卢耀如院士长期致力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工作,被誉为“喀斯特卢”。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参与实践并指导了百余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勘测与研究工作,还为矿山、铁道、机场、码头以及城乡建设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咨询工作,引领了我国岩溶学科的发展,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和学科发展、为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上,以卢耀如院士为第一署名的四部新著首发,分别是《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卢耀如自传—风雨人生地质人》《国家发展建设与地质环境》和《似水人生 如歌逐梦》,共计334万字,全面总结了其70余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工程经验。《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一书是卢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西经济区(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成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家发展建设与地质环境:卢耀如院士论文集》一书收录了卢院士多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呈现了他70余年来潜心研究为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卢耀如自传——风雨人生地质人》一书涵盖了卢院士自童年以来的成长、求学、工作与生活经历以及人生感悟。《似水人生 如歌逐梦:卢耀如院士文集》一书包含了卢院士对漫漫人生历程的一些思考,抒发了深厚的情怀。

F15E

卢耀如院士感谢大家前来参会。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分享自己 70余年喀斯特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经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此激励年轻人勇于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13096

会上,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中心各分中心单位的代表,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卢耀如院士的合作单位代表分别发言,对卢院士的学术建树和科学家精神表达崇敬之情,表示将学习发扬卢院士的科学家精神,接续奋斗,为我国地质与环境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上海市地质学会、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20余家单位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