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咨政建言,把科研写在疫情防控一线

来源:新闻中心、文科办公室   时间:2022-04-27  浏览:

上海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同济大学心怀责任感使命感,立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和高校智库咨政研究基础,动员学校上海市重点智库和上海高校智库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攻坚战,推动问题导向下的多学科深度融合。一批专家学者以专业眼光关切当下上海疫情防控,撰写咨政报告,发表真知灼见,推进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早日战胜疫情、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贡献“同济智慧”。 

   积极咨政建言,为决策提供参考

疫情突如其来,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如何科学有效应对?作为上海市重点智库的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基地迅速行动起来,围绕疫情防控、经济影响、舆情风险防范、保供物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撰写了40余篇专报,希望为决策提供参考。

孙建平教授领衔的城市风险研究团队对城市运行、城市保供等多个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疫情防控常态“阵地战”策略,稳定民情、查摆风险、做好当前疫情应对工作,完善“战疫防控救”体系运行机制,应对上海长时间封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居民小区难点、痛点与改进,强化防疫组织力、内外结合解危机,迅速组织公交资源助力上海保供等。团队还提交了关注社会心态对症引导疏解、出台社区团购临时导则、依法规范抗疫、早动员早准备应对各类疫后发展难题等专报。

吴亮、李舒教授领衔的创新发展研究团队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思考建言献策,把最切身的感受观察融入笔端,力求问题剖析准,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关于上海居家抗原自测、防范疫情封控致供应链断链、完善物资发放流程杜绝“跑冒滴漏”、规范快递小哥管理杜绝传染风险、上海封城期间科学合理调配志愿者力量等。

韩传峰教授领衔的团队就尽快调整优化上海市疫情防控医疗资源配置、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专家学者们还广泛传播防控政策,有力引导舆论。诸大建教授在《解放日报》上发文谈“‘动态清零’是一种韧性防疫政策”。孙建平教授团队通过公众号坚持汇总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和形势进展,强信心,稳人心。伍爱群教授在政协头条上发表题为“优化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加快抗击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供应”的署名文章。

 

     两手抓、两促进,智库专题研究不松劲

既聚焦研究当下疫情防控急需,又有序推进常态化智库专题研究,一个多月来,同济智库的“云上学术”呈现一幅新图景。

变幻莫测的时代,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治理?4月18日,陈强教授团队牵头举办了“VUCA时代科技创新治理青年论坛”。13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活动”及“科技创新生态”四个主题发表见解,共话科技创新治理中的难点痛点。

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4月1日,同济高等讲堂“云端”开讲,主讲者是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航运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航运业赋能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重大意义、航运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新阶段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实现路径,他给同济师生一一道来。

作为上海高校智库的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也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疫情期间,主动承接咨政任务,积极报送咨政报告,撰写媒体时评,做好咨政、启民工作。《德国发展报告2022》的撰稿、编审顺利进行,《德国研究》杂志如期出版,《感知中德人文交流——中德人文交流优秀案例合辑》已进入最后的审校环节。4月10日,德国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德国友好协会等单位,推出以“同行五十载,携手向未来”为主题的“光华教育杯”中德建交50周年知识竞赛。竞赛分为四轮个人赛(网上)和团体赛。截至4月24日,个人赛已完成三轮,有近1400人次参赛。

同济大学各智库专家学者还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社会基层治理理论,科学参与到所在社区的抗疫实践中来,成为疫情下社区临时党组织组建者、社区自治牵头人、志愿服务组织者,展现了特殊时期同济人文社科人的那份特殊责任与担当。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