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主题讨论成果交流会召开

来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21-12-05  浏览:

在全校深入推进“同济大学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12月3日,2021教育思想大讨论——人才培养主题讨论成果交流会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会议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和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举办。副校长顾祥林出席并讲话,学校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相关专业负责人及教学管理人员40余人参会,围绕人才培养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顾祥林指出,推进学科结构性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重心。推动学校学科与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夯实理科厚重基础,以扎实的基础学科建设带动新兴学科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建设,鼓励、推进各学科与学校优势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三是促进各学科和专业协同发展,按照“优势工科引领带动、厚重理科融合推动、特色医科协同驱动、精品文科共享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思路,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形成具有优势工科、厚重理科、特色医科、精品文科、前沿交叉的学科与专业布局。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本科生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先后作了发言。他们表示,学科与专业建设与调整与人才培养工作息息相关,要坚持厚基础、重交叉、与时俱进和统筹协调的原则,遵循各学科的专业内涵,要把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学科与专业的动态调整中实现结构优化,合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学校各个学科与专业、甚至各门课程,应在学科评估的基础上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关注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查找差距、持续改进,带动相关学科、专业与课程不断提升,不断提高育人能力与水平。人才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学科与专业动态调整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保障有力的资源配置以及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分别结合学院实际先后作了发言。他们表示,学科与专业建设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要形成包含强势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和支撑性学科的多层次学科结构。学科与专业调整既要有现实考虑又要有时代预判,各学科和专业应根据各自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布局。学科及专业调整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要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的地方发展需求,也要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信息类学科的特点是发展快、领域广、差异大,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建设及调整,在强调以“AI”赋能其他学科的同时,加强信息类学科的建设,实现各学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蓬勃发展的情况,表示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可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新创业学院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资源,鼓励教师带队积极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更多平台支持。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题为《学科与专业的动态调整》《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主题发言。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同济大学2021年部署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学校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的四个专项行动之一。此次会议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科和专业的动态调整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切入点,系统思考如何形成和完善新时期具有同济特色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就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文/卢畅   图/胡耀华)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