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座谈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11-08  浏览:

在11月3日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同济大学共有5项重要科技成果获奖。11月8日,同济大学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座谈会,向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会见了获奖代表,校长陈杰出席并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顾祥林、雷星晖、娄永琪出席,副校长童小华主持座谈会。

陈杰表示,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给予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科技荣誉,是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各位获奖者长期以来勇担重担、矢志创新的努力结果和心血的结晶。我们要学习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和科学精神,激励学校广大教师把学术与育人作为第一价值追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指出,一流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担当,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谋划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凝练布局基础研究重要方向和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加强协同创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要强化科技工作的系统谋划,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对科学研究全局把握的意识和认识,提高一流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吴广明、顾祥林在会上作了发言。

几位获奖者分别发表感言,向学校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就教师们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积极建言。

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还包括团队高亚威教授、张勇教授、陈嘉瑜教授。高绍荣表示,此次获奖源于团队长期以来在这一研究领域持之以恒的研究和积淀。基础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呼吁同济教师要甘于坐冷板凳,沉下心来做好基础研究,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张海军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表示,此次获奖是基于10多年来针对临床问题持续开展研究、推动临床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的结果。今后他将继续推进临床研究及其应用,为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以同济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同济大学兼职教授降林华为第一完成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夫元教授为第二完成人、段宁院士为第三完成人、曹江林副教授为第五完成人合作完成的项目“锌电解典型重金属污染物源头削减关键共性技术与大型成套装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段宁院士表示,团队开展的清洁生产研究是在污染未产生之前,通过开展基础研究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希望今后能在科学研究、制造能力、污染防控等方面为上海、为长三角地区的环保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以同济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潘钻峰副教授为主要完成人合作完成的项目“预应力结构服役效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表示,土木工程学院为他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让他能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以同济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张子新教授为主要完成人合作完成的项目“深部复合地层隧(巷)道TBM安全高效掘进控制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表示,围绕科学、技术、工程,要找出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研发先进技术,为国家重大建设服务。

5项获奖成果所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研管理部、文科办公室、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文/黄艾娇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